滷味、鹹水雞都是台灣常見的小吃特色
從家旁巷口到夜市幾乎都會遇到!
而我自己平常也是滷味的愛好者
就來分享這兩種台灣小吃如何搭配才會更健康
#食材選擇很重要,這一步決定這一餐是瘦還是胖
☑️選擇優質的蛋白質
滷味:大小豆干、凍豆腐、濕豆皮、鳥蛋、豬肉片、腱子肉、肝連肉
鹹水雞:雞胸肉、雞腿去皮
☑️蔬菜多點一些
滷味、鹹水雞:葉菜類、花椰菜、木耳、玉米筍、四季豆、小黃瓜、蘿蔔、菇類等
優點就在於蔬菜種類非常多!
也可以趁這個機會點一些平常比較少吃到的蔬菜種類
☑️控制澱粉含量:
滷味:白麵條、烏龍麵、蒸煮麵
(1包麵約=1碗飯,若份量太多可以請老闆折半煮一半)
鹹水雞:馬鈴薯、地瓜、玉米
❌哪些食材要避免
🔺加工食品:甜不辣、米血糕、貢丸、炸豆皮、百頁豆腐、油豆腐、火鍋料、素料、芋粿、油條、鑫鑫腸
🔺高脂肪內臟及皮類:雞皮、雞脖子、雞腳、雞屁股、雞胗、雞心、豬腸、豬皮
🔺油炸麵體:王子麵、科學麵
(滷味中的冬粉也不適合挑選,擔心滷汁會較鹹容易吸湯汁)
#調整醬汁,降低水腫的發生
✅滷味選湯不選乾:乾滷味的醬料反而會更重鹹,就像湯麵優於乾麵一樣喔
✅不加雞汁:擠一點檸檬汁、加點生辣椒、白胡椒粉味道就很足夠
✅原味最對味:避免沙茶、辣油、煙燻
最後也要提醒,乾滷味以及鹹水雞通常都不是現煮的
尤其是天氣一熱,若沒有完善的冷藏設備
這些食材是非常容易滋生細菌
甚至我曾經過攤位就直接聞到臭酸味
所以店家的環境衛生也很重要喔!
–
劉芮伶營養師 撰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