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我打開個案的飲食紀錄發現
早餐吃饅頭夾蛋、午餐吃牛肉麵、晚餐吃水餃
有發現共通點嗎?全部都是麵食製品!
麵食餐點相對全穀/根莖類食物,比較難瘦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1. 屬於精緻型食物:
麵食主要由麵粉緊實擠壓出來的,因此整體的熱量密度也會比較高,且缺乏膳食纖維,導致飯後血糖快速上升,長期下來也容易造成脂肪囤積。
2. 搭配的醬料:
麵食常與高熱量的醬料、油脂和配料搭配,如肉燥拌麵、義大利麵、炸醬麵…這些醬料直接附著在麵體上也不容易去除,因此在吃麵的同時也會跟著把這些過多的醬料一同入肚,成為隱藏熱量,所以點湯麵不喝湯會是比較好的方法!
3. 麵體本身已經有調味:
在製麵/麵皮的過程,通常會加入鹽巴,因此光是麵體就已經含有鈉了(尤其是麵線,鈉含量真的很高!),因此在烹調時又繼續調味的話,就容易變成高鈉餐點,水腫就隨之而來了~
4. 份量控制困難:
有在認真份量計算的話,就會發現麵是最難控制的!尤其外食的麵食份量往往都給的比較多(很容易有5-6份),加上依照過往經驗,大家很難只吃一半就願意停下來….所以份量上很容易超標。
5. 缺乏營養素:精緻麵粉涵蓋的營養素與全穀/根莖類食物相比實在少太多了,再加上麵食餐點通常青菜量也比較少,除了會減少當餐飽腹感之外,長期的營養缺乏也會讓身體代謝變慢喔。
我其實也很喜歡吃麵,不過越愛吃麵的話,就越要了解麵食的真相! 注意攝取的頻率以及搭配的配料,才能吃得開心又照顧身體:)
–
劉芮伶營養師 撰寫